新聞動態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EWS CENTER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光伏是個扶貧好工具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布時間: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2-09-06 19:24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伏是個扶貧好工具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吳軍杰 2016-08-19 10:54:00 來源:《太陽能發電》雜志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來源:《太陽能發電》雜志2016年8月刊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:吳軍杰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近,業內關于光伏扶貧的爭議似乎一下子多了起來。不少人擔心,光伏扶貧很可能會淪落為又一個“金太陽示范工程”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種擔憂,主要是由于近期來自光伏扶貧市場的一些信息不太樂觀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比如,有消息稱,一些地方正在將次級組件大量應用于扶貧項目;有的地方則通過虛報系統成本大斂其財,10元/瓦甚至12元/瓦的系統價格也并不鮮見;還有則是虛報發電數據,據說有企業竟宣稱在河北的年發電小時數能達到1800小時;等等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些亂象,似乎也為一些否定光伏扶貧的觀點找到了現實的佐證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人就認為,光伏發電還需要財政補貼才能生存,本身就是個“窮人”,現在卻要去扶貧,從邏輯上就講不通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那么,我們姑且先來給光伏扶貧來算一算賬,看看光伏究竟是不是適合于扶貧,又究竟是不是合算?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筆賬厘清楚了,無論是對更全面理解光伏扶貧的意義,還是如何去規范這一市場的發展秩序,也包括對那些在光伏扶貧市場取舍兩難的企業而言,或許都會有一定的幫助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首先,來看看目前扶貧工作的主要難點在哪里?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由于資源和發展的不平衡,特別是可持續發展能力較弱的西部貧困地區,如何持續獲取收益,如何積累收益去投入再生產,以良性循環的發展幫助貧困戶徹底脫貧致富,一直都是扶貧工作的主要難點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也就是說,判斷扶貧工作成效的主要指標,是能否帶給貧困戶持續、穩定的收益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而這,恰恰正是光伏發電的突出特點。只需一次性投入,便可擁有穩定、持續的產出能力,且可輕易變現為同等特性的現金流。這種公認的良好的金融屬性,使得光伏發電具有清晰、穩定、可控的未來收益,這對精準脫貧戰略的實現而言,無疑具有莫大的價值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次,多位于西部的貧困地區,也是光照條件較好、荒山荒地或貧瘠土地較豐富的地區,這些資源條件恰恰是發展光伏發電所需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因此,可以這么說,光伏與扶貧的結合是順理成章的事,甚至可算是天作之合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正如有政協委員指出,光伏扶貧的“造血”功能可以有效防止“脫貧再返貧”的問題,不僅讓貧困戶有持續的收入來源,還可以解決未來長時期的經濟發展問題,是實現產業與扶貧有效結合的新路子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當然,光伏扶貧這一新的市場需求板塊的出現,對于國內光伏產業自身而言,更是益處多多,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化產能,甚至可能還具有雪中送炭的價值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隨著消納矛盾帶來的利益沖突日益凸顯,西部大型地面電站市場的快速萎縮已成定局,而正在淪為少數大公司游戲場的“領跑者基地”和充滿不確定性的分布式等市場,顯然難以消納仍在快速擴張的上游產能,產業劇烈震蕩或已勢所難免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盡管相比地面電站市場的規模而言,扶貧市場的總量并不大,但其集中爆發的需求,卻可以在短期內為上游產能消化提供一定支撐,對于減緩行業劇烈動蕩的作用不容小覷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以,無論對于光伏行業還是國家扶貧攻堅戰略,將光伏用于扶貧,都具有莫大的價值和意義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實際上也回答了光伏發電本身是“窮人”為什么卻還要被用去扶貧的問題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站在政治家的立場,顯然并非為了消納光伏產能而讓光伏去扶貧,而不過是因為光伏是個適合扶貧的好工具。畢竟,相對于清潔發展,扶貧是當下社會更為緊迫的核心任務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屆政府制定的五年精準脫貧的攻堅戰,正急需一種更為可控的手段去達成。原本作用單一的清潔能源補貼資金,現在既能促進清潔發展,又能解決扶貧難題,如此一舉多得,何樂而不為呢?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光伏扶貧市場眼下出現的問題,只是市場管理方面的不足,只要抓緊(也一定要抓緊)制定市場底線,則亡羊補牢為時未晚,但不能因此就把“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”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對于業內企業來說,因害怕風險一味回避,或不顧底線謀利為先,顯然都并非上策,不如虔心研究這一市場的特點和規律,做一些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好項目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此,則既利人,又利己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光伏扶貧是一項有利于各方的大事業,尚需光伏業內同仁,且行,且珍惜。(吳軍杰)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相關新聞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去情趣用品店被灌满bl